发布日期:2024-07-22 05:59 点击次数:73
主播:Bobo
这本书是由被誉为“精要主义之父”的格雷戈·麦吉沃恩所写。在以往的晨读中,我们曾分享过书中部分内容,这次我们重点解决的问题是:努力的边界。 ①『罚球』 拉里·西尔弗伯格是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一名“动力学家”。 也就是说,他是物体运动方面的专家。 他研究了20年来数百万次罚球的运动过程,有了一项有趣的成果。 他发现,罚球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球投出时的速度。 而要达到这个稳定的速度,需要协调控制每块肌肉,让每一次罚球动作都一样,以形成肌肉记忆。 罚球跟做事一样,我们的目标是达到这样一种境界:你努力而不费力,你的动作变得流畅、自然,并且这一串动作都是发自本能。 比如,你在罚球时用力过猛,你会肌肉紧张、动作过快。这与很多成功人士的情况类似,他们习惯于相信“更多的努力带来更多的产出”。 当投入大量精力却看不到他们想要的结果时,他们会习惯于更加努力,工作时间会更长,更容易为现状劳神。 在这个过程中,这些成功人士学到的是,把进展缓慢视为一种需要付出更多努力的信号,但他们没有学到的是:一旦越过某个点,更多的努力就不再能带来更好的结果了,反而会破坏我们的表现。 ②『收益递减』 经济学家把这样的现象称作“收益递减规律”:每一定量的额外投入都会形成一个产出的递减率。 比如,如果作者写作2小时,他可以写2页内容。但如果作者写作4小时,他只能写出3页内容,即他的产出效率在降低。 这种情况下,更多的努力就应该遭受质疑了。 但是事实往往是,成功人士此时会加倍努力。他们看到产出减少了,会错误地认为解决方案是应该更加拼命。 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呢? 答案是:负回报。 这时候,不只是每一份额外的投入形成的回报更小了,整体产出效率也随之降低了。 比如,在写作的时候会有一个时刻,从这个时刻起,你写的时间越久,其实稿件的质量就变得越差了。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写一首歌、绘制一幅蓝图、准备一场法庭辩论,或者编写一段计算机代码,以及许多其他的努力。 你疲惫不堪,大脑运行速度下降,判断力受损,逻辑力变弱,之后你付出的每一份额外努力都变成了“有害的”。 在这种时刻如果你还要继续坚持,就是典型的“得不偿失”。③ 『表现』 一旦越过某个点, 更多的努力不会带来更好的结果, 反而会破坏我们的表现。 这种不讲求效率的努力,不只会影响整体产出效率,还会让人产生职业倦怠感。 这就是过度努力,或者说得通俗一点,努力过头了。 这种经历也许你自己也有过,例如,在社交中过度努力会让你很难与他人真诚交往;为了升职而过度努力会让你散发出拼死一搏的气息,让你因此看起来毫无魅力;睡觉时过度努力会让你几乎无法平静下来;过度努力地让自己看起来聪明一点儿,反而很难打动你想打动的人;过度努力地保持冷静、放松、感觉良好,反而会让这些变得更难。这就是过度努力会产生的问题。 在中国古典哲学中,大师们将这种最佳状态称为“无为”。“无”意味着“不具备”或“没有”,“为”意味着“做”“行动”或“努力”。 所以,“无为”的字面意思是“无须行动”或者“无须努力”,而它的引申意义是“努力而不费力”“不露痕迹的行动”或者“轻松做事”。 再具体点就是,该工作工作,该休息休息,不要在办公桌前磨时间,要充分利用高效率的时刻,解决难题,之后彻底放松。这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正路。 总结一下,拼命一天可以,拼命两天你大脑的运转速度就急速降低了,拼命三天你大脑几乎停摆了,这时候,这种努力还有意义吗?人要顺应自己身体的规律行事,而不是违背规律,违背常识去犯错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上一篇:罗曼股份预计2024年1-6月净利润盈利500万元至1,000万元,同比上年下降71.92%至85.96%,同比上年降低2,561.63万元至3,061.63万元